【媒体聚焦】常德日报头版: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3-01-03 15:12:25          来源:常德日报 | 编辑:陈蒙 | 作者:记者 孙玮怿 通讯员 周颖          浏览量:27185

      □常德日报记者 孙玮怿 通讯员 周颖

      立冬时节,位于桃源高新区的湖南龙行天下运动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忙。以该企业为龙头的运动用品产业链正迅速崛起:截至2021年,产业链上近40家企业实现年产值22.3亿元,税收6665万元,分别是2017年的3.2倍、4.2倍。预计到“十四五”末,产业链产值将突破100亿元,税收3亿元以上。

      产业兴则经济强,经济强则财源旺。尤其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保障地方财政良性运行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常德市全面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聚焦“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认真落实省“万千百”工程部署,大力推进常德产业“千百十”工程,瞄准“到2025年力争培育4个千亿级产业、5个千亿级园区、10个百亿级企业、8个左右百亿级项目、100个以上十亿级以上项目”的目标,加快构建多点支撑的产业新格局,为财源建设工程引来源头“活水”。

      优化产业结构

      从“一枝独秀”到“花果满园”

     “一烟独大”曾是常德产业的代名词。

      是守着烟草产业的“压舱石”故步自封,还是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引擎”?常德主动走出“舒适圈”。市委、市政府以“千百十”工程为目标任务,全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烟草、数字经济、农产品精深加工四大千亿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四大新兴产业,构建“4+4”产业格局,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助新兴产业“新枝成大树”。

      最强力量抓推进。我市出台了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实施方案以及考核办法,实行市级主要领导联产业制度,推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由市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专项工作组负责全市“千百十”工程的统筹谋划、部署安排、工作指导、协调推进。

      上下联动出真招。各区县(市)组建工作专班,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市县联动”的工作格局。设立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强化科技支撑,加大金融支持、招商引资力度,夯实产业发展后劲。

     “比学赶超”促落实。常德市定期召开“五好”园区和产业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全市工业经济重点工作调度会,做重要指标一月一调度通报,一季一参观点评,在全市上下形成真抓实干的产业发展氛围。

      产业发展“组合拳”精准发力见成效。今年1至9月,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迅猛,产值分别增长6.2%、6.4%、23.4%、15%、23.8%。

     “一烟独大”正成为历史,“花果满园”的产业新景正款款而来。

      聚焦先进制造业

      产业集聚从“链”到“群”

      走进位于常德高新区的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联建起”)常德塔机智能工厂,12条自动化生产线,平均每18分钟产出一台塔机,每72分钟产出1台施工升降机,生产规模在国际遥遥领先。

     “龙头”昂起来,产业链“强”起来。以中联建起为核心,常德形成智能塔机产业链,并进而打造中联系“1+20”产业集群,形成了常德半小时产业生态圈。100多家装备制造企业为公司供货,本地采购率达80%,带动产业链向产业集群发展。

      近两年来,常德在已有产业格局基础上,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智能塔机产业链、车桥产业链、混凝土设备产业链等三条新兴优势产业链逐渐变“长”变“强”,并延伸出多条“子”产业链:

      以中联建起、中联混凝土、响箭重工、武陵机械、三一机械等为代表的工程机械制造子产业链;以中车新能源汽车、中联车桥等为代表的汽车制造子产业链;以达门船舶、湘航船舶等为代表的船舶子产业链。同时,电工电气装备、新能源装备、环卫机械装备、农业机械等子产业也得到充足发展。

      目前,全市先进制造业规上企业已达到212家。常德高新区装备制造(工程机械)示范基地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常德重大成套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纳入科技部2021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先进制造业成为常德工业发展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底子薄”到“后劲足”

      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

      相较于烟草产业和工程机械产业“美名远播”,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常德曾经是“默默无闻”。近两年来,经过悉心呵护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并成为常德“4+4”产业格局中的重要新生力量。

      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我市积极对接国家新基建战略、以长沙为中心的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区域数字经济生态圈,围绕大数据产业链,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强链补链,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努力将电子信息产业打造为全市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初步形成了迪文科技的人机交互智能显示屏、金康光电的智能摄像头,以及浪潮集团的大数据存储、计算服务产业。前三季度,全市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产值(营业收入)262.2亿元,同比增长6.2%。

      生物医药产业“跑步前进”。2018年年底,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仅有70多亿元;2021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产值约260.29亿元、税收10.0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4.8%、23.5%,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7.35%。3年来,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增长近190亿元,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培育形成了中药、化学药、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化妆品、医药流通等特色鲜明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以洞庭药业、康普药业、稳健平安医械、新合新生物、鸿鹰生物、云港生物为核心产业集群。

责编:陈蒙

来源:常德日报

鼎城新闻
最新资讯
我要报料

  下载APP